計算語言學起源於20世紀50-60年代機器翻譯的實踐,20世紀80年代起逐漸成熟,是一門涉及語言學🔅🧑🏻✈️、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的交叉學科👌🏼。它用數學、計算機科學和技術的方法研究語言,研製計算機處理語言的軟件,謀求以機器來模擬人的部分乃至全部語言能力🎒。
中國很早就投入計算語言學相關研究👘,是世界上繼美國、前蘇聯和英國之後,第四個開展機器翻譯研究的國家。在過去70多年裏,中國計算語言學發展迅速,漢字信息處理技術、分詞技術日趨成熟,搜索引擎🏕、機器翻譯🦸♀️、智能問答等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技術進步使我們正在逐漸接近圖靈測試的理想場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馮誌偉先生首次測出漢字熵,為漢字多八位編碼提供了語言學支持👨,助力中國計算語言學在漢字信息處理技術上獲得突破。他還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個把漢語譯為多種外語的機器翻譯系統🧑🧑🧒,為中國機器翻譯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人工智能ChatGPT引發學界熱議的背景下🙍🏽♀️👩🏼,我館特舉辦計算語言學專題展,精選由馮誌偉先生捐贈的許多重要手稿、圖書等,結合專題學術講座和知識答題等活動,引導參觀者了解計算語言學,感受中國計算語言學的發展⌛️,以此激勵上外師生厚植語言基礎,豐富研究方法,強化跨學科👰🏿、多語種理念🏌🏻♀️,努力成為具備政治定力、多語能力、學科能力、話語能力的時代新人。
系列一:專題展覽
展覽地點
上外世界語言博物館“記📉,書寫世界”展廳
捐展人
馮誌偉教授
1939年生,我國計算語言學最早的開拓者之一🧑🏿🎤,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北京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兩次研究生畢業🤚🏿,20世紀70年代首次測出漢字熵為9.65比特💁♀️,為漢字多八位編碼提供了語言學支持。法國留學時師從國際計算語言學學會第一任主席Vauquois😘,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個把漢語譯為多種外語的機器翻譯系統🤼,是第一個出席國際計算語言學頂會COLING的中國學者🙍♀️🎃。長期從事語言學和計算機科學的跨學科研究,曾在德國🎫、韓國的大學擔任教授🏒,講授自然語言處理課程,出版論著30多部,發表論文400多篇,主持研製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1項🚣🏽、國家規範3項,參與研製國家標準13項。擔任國內外著名雜誌編委,曾任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副會長🧑🏽🔬,現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𓀚,《中文信息學報》顧問。工作單位: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2006年獲奧地利維斯特獎🎵,2018年獲中國計算機學會NLPCC 傑出貢獻獎🧑🏼🎓,2021年獲中國中文信息學會會士稱號🧒🏽💼,2022年獲香港聖弗朗西斯科技人文獎🙅🏿♀️。
系列二:學術講座
講座題目
NLP與ChatGPT
講座摘要
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是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領域。人機對話是自然語言處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本講座描述從圖靈測試到ChatGPT的發展歷程。目前,基於語言大數據研製成功的ChatGPT這樣的生成性預訓練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model, GPT),在自然語言的生成方面已經達到較好的水平,語言學家應當更新知識🚺,以適應數智時代的新要求🧘🏽♀️。
講座時間🔟、地點
2023年3月1日18🛌🏽:30
騰訊會議ID:158-622-518
系列三:知識答題
掃描下方二維碼,完成計算語言學相關知識答題👱🏿,且正確率達到60%以上👨👩👧,即可獲得博物館精美文創禮品一份哦!
活動時間
2023年2月28日-3月14日
領取方式
可於活動期間工作日時間來上外世界語言博物館辦公室內領取
歡迎各位師生參觀展覽🧏🏻♀️,共同走進計算語言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