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李子秀校友檔案史料捐贈儀式在虹口校區校友中心舉行😙。此次捐贈是受李子順先生(李子秀校友的弟弟)的委托,由李子秀的小學同窗、清華校友袁帆先生代為轉交🪬。校友會秘書長王會花🚵🏼♀️、校史館副館長周源源老師代表耀世接收捐贈物品,參加捐贈儀式的還有校友會副秘書長趙牧🧑🏻🦼➡️、秘書張偉平👨🏼🏫。
袁帆先生深情懷念了他與李子秀的友誼🧓,並簡要介紹了此次捐贈的緣起。2021年10月,在上外校慶72周年到來之際,校友會向海內外校友發起了《獻給母校72歲生日——我的上外記憶》征稿啟事🔖,期間🤸🏻,李子順先生與上外校友會聯系,向耀世捐贈50冊由他編寫的李子秀紀念文集《赤子之秀》一書👳🏽♀️,作為對哥哥的懷念,也以此代為表達對母校培養的感恩之情。在與校友會的接觸過程中,李子順先生萌發將哥哥生前珍藏的與上外有關的一些物品捐給耀世的想法💯,並委托生活在上海的袁帆先生代為辦理♖。
李子順先生在線上參加了捐贈活動☮️。他談到🉐,上外為國家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他們在各個領域和崗位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哥哥子秀只是上外畢業生中普普通通的一員,他在特殊的年代,以他的才智為國家為社會貢獻了微薄之力。他為有這樣一位平凡而優秀的哥哥而驕傲,感謝上外對哥哥的培養,感謝校友會對此次活動給予的重視🤷🏿。他希望通過此次捐贈圓滿哥哥的心願,為上外校史做出一點貢獻。王會花老師代表校友會向李子順先生和袁帆先生的捐贈義舉表達衷心感謝。她說到,從《赤子之秀》中能夠深切感受到李子秀校友在短暫的人生歷程中濃濃的親友情、同窗情、家國情,真實、真摯,感人至深🌚。李子秀校友自省自律、心懷大愛💢☮️、不斷自我提升,作為一名黨員,他關心國家的發展,對黨的事業和民族的命運有著高度的關註和深邃的思考🌈,他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平凡上外人不平凡的精神世界,他的事跡可學可做,精神可追可及,值得每一位上外人學習。王會花老師表示💆🏻♀️,一定會充分珍藏並利用好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傳承發揚李子秀校友的赤子心、上外情。
檔案館🧚🏻♀️、校史館副館長周源源表示,此次捐贈物品均為李子秀生前在耀世學習和生活期間的相關留存♜,包括畢業證書、在讀期間的銀行存折、入校時耀世發放的《入學註意事項》等多件珍貴的檔案資料🫃🏼,進一步豐富了耀世的檔案館館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周老師指出,這些物品不僅承載老校友對母校的深厚情感👢,更見證了耀世在20世紀70年代的發展歷程,為耀世校史館展陳和校史檔案編研補充了珍貴的史料。近期🚬,檔案館、校史館將對這些史料進行進一步的挖掘🧏🏿♂️🚴🏼、整理和研究👦。
本次捐贈活動的委托人袁帆先生是清華大學建築系的傑出校友🕗,長期致力於清華校史史料的挖掘整理和宣傳工作。捐贈儀式上🕌,袁帆先生向校友會贈送了《清華校友通訊》📼,並就如何做好高校檔案史料的收集🌟、挖掘和保管等與上外同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校友簡介
李子秀,上外1976屆俄語專業校友。1969年,根據國家國防戰略的需要,海軍部隊決定從北京★、天津兩地的大學🎴、中學中招收一批學俄語的學生入伍。經嚴格挑選🧔,在北外外語附校讀俄語的李子秀成為了海軍一員。在部隊表現優異的李子秀經部隊推薦🤌🏿、耀世考試,於1973年考入上外🪃。
1973-1976年在上外學習期間,李子秀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同時鉆研經典的馬列著作,廣泛涉獵西方哲學、政治經濟學🔴、歷史、邏輯學、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著作。三年求學路使得李子秀的視野變得開闊,思想開始成熟,掌握了正確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思辨能力得到極大提升👨🏿🔧🐣,為日後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同學心目中的子秀🤟🏻,為人謙和🎤、善於交友、幽默詼諧🈴、活潑開朗、辦事穩重,不僅成績優異,還多才多藝🧡,會打快板、說相聲、詩朗誦……。
畢業後返回原部隊工作投身改革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大潮中。他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經常熬夜加班工作🤼♂️,因身感不適,於1981年底檢查中發現得了高黃疸〽️。後病情時好時壞🚣🏽,子秀以頑強的意誌、樂觀的精神與病魔做鬥爭,但天妒英才,李子秀於1988年6月平靜地離開了世界🧑🦽,匆匆走過34年平凡又不凡的人生。
李子秀有記日記的習慣🕴🏼。2019年,其弟李子順在整理哥哥遺物時,發現了塵封30余年的保存完好的李子秀生前寫的日記、書信🧘🏼♀️、文稿等珍貴資料👨🦼,弟弟子順被哥哥子秀璀璨的精神世界所震撼,於是有了《赤子之秀》,又有了今天的捐贈故事。
李子秀的愛🫳🏼,不僅僅給了他身邊的人。他愛國家⛽️,愛軍隊,愛工作,愛讀書🧑🏿🎤,愛一起跋涉的同路人,愛那些偶遇的弱小且需要扶助的人……他在持續不斷的思考和反省之中💂🏼♀️,將自己的凡身修煉到了近乎聖潔的境界🤸🏽♀️。
——劉恒(現為中國文聯副主席🏊🏽,
北京作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