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語言學本體研究的路徑與方法,促進跨年級、跨學段、跨領域學生間的學術交流🦶,PUP (Post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Partnership)雲端研學共同體推出了語言學本體研討會☸️,第一期邀請了上外英語學院的博士生段丹🫧,她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討了語言的意義🤾🏿♂️,並介紹了認知語言學概念化的兩個經典理論☝🏼,線上線下150余名聽眾參與講座。
上外英語學院的博士生段丹介紹經典理論
講座伊始,圍繞“語言能否直接反映現實世界”話題,段丹博士首先對比分析了古希臘先哲和先秦諸子對語言意義的看法,舉例論證得出語言需要通過認知來反映現實世界,激活大腦中的概念🏢,從而產生意義🤝,引出認知語言學的基本假設之一🎙,即“意義就是概念化”。
隨後👍,通過生動的圖文展示和與聽眾的互動,段丹博士梳理了認知語言學概念化的兩個經典理論。其一📗,Langacker的認知語法將概念化分為基體和側重、詳細程度、範圍和轄域以及突顯等🧝🏽♂️。其中🥋🦖,基體和側重相輔相成,成就意義👰🏼;詳細程度影響表達方式🚴🏿♂️;範圍表現為不同的參照比例5️⃣,描述事物往往提及其直轄域;突顯體現為不同的側重👩🦽➡️、突顯成分🗽、假設或期待以及視角等。其二,Talmy的認知語義學將概念化分為完型系統、視角系統、註意力系統和力動態系統#️⃣。段丹博士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各系統中的概念🛀🏼,如完型系統中的單復數、有無界、內部連續和離散、量性、延伸度、分布方式、單向軸性🧑💼,視角系統的觀察者的位置🤾🏻♂️👳🏼♀️、觀察者距離、觀察方式🍍、觀察方向和角度,力動態系統的實體間相互作用的力、社會心理壓力等🪢🤲🏿。
聽眾線上觀看理論的圖文展示
最後,段丹博士耐心地回答了線上線下觀眾們的提問。相信通過本次分享⛎,不僅語言學方向的同學們獲益匪淺,其他方向的同學們也能在跨學科道路上更進一步。
講座預告
PUP語言系列研討會第二講《對比語言學研究方法下的位移事件研究》將於10月27日中午11:50-12:50在上外世界語言博物館多功能廳如期舉行👮🏿♀️,我們不見不散!